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22年度人才招聘公告发表时间:2022-04-20 编辑:cnvp 浏览量:次 分享到:

01 温州

  温州地处长三角与海西区的交汇处,因气候温润而得名,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

  温州是文化之城,是永嘉学派、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中国南戏故乡,人文荟萃,人杰地灵。

  温州是改革之城,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以“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书写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

  温州是创业之城,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均实现了千亿级产业规模;新时代下,温州全面实施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温州是创新之城,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校地合作创新平台相继开启,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正以崭新态势,集聚项目、人才、资本、信息等关键要素。

02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省市共建”浙江省重点高校,坐落于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位于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核心地带。学校底蕴深厚,已有87年的办学历史,著名温籍数学家苏步青、谷超豪曾分别担任原温州大学名誉校长和校长。学校发展颇具潜力,备受关注。2002年12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温州考察调研,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第490页),总书记讲话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力量,为温州大学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如今的温州大学,拥有教职工近2000人,全日制在校生1883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482人;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点齐全,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学校学科特色鲜明,形成了文、理基础学科优,工、经、管、法、商应用学科强的学科生态,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5个,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办学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第120-180位,是浙南闽北赣东最具综合实力的高校。

  全体温大人铭记总书记嘱托,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各项办学成效屡创新高。目前,学校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列浙江省内第四、国内高校第81位(不含港澳台高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学校U.S.News世界大学排名、自然指数综合排名、ESI综合排名、《中国大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排名、校友会2016-2019年中国大学专利奖排名等均列全国非博士点高校第1或第2位。


  登高望远、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温州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新高地,给予人才全方位的支持与呵护,为海内外人才建功立业、实现梦想搭建宽广的人生舞台。


学校概况


  · 质量立校 ·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专业认证3个,获批国家产教融合项目资助1亿元。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 科研兴校 ·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深入实施“面向地方、面向一流”工程,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5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9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项,其他国家项目667项。发表高被引论文52篇,《中国社会科学》10篇,出版各类著作235部。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42项。

  · 学城联动 · 

  学校坚持“学城联动”,与地方政府共建9个产业研究院、3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专利转化数列国内高校74位。学校在生态保护、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

  · 教师教育资源优势 ·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成立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拓展附属学校建设,现有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10所,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03 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目前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2个系,建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绿色建筑与结构工程研究所、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和房地产研究所共5个研究所。

  拥有浙江省海涂围垦及其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滨海软土地基防灾减灾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温州市建筑节能减排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超重力离心机(150g.t),MTS结构加载系统,全比尺交通荷载模型实验系统,GDS全套土动力学、非饱和土实验设备以及全产业链的交通压电研发设备等。此外,在建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振动台(30t)、风洞等特色实验室。

超重力离心机


  土木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200余人。

  建有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岩土工程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温州市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并与浙江大学共建建筑节能团队。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 66人,建有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岩土工程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温州市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并与浙江大学共建建筑节能团队。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7人。温州市杰出人才1人,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6人,温州市“551”人才10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3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学技能奖获得者各1人。

  学院围绕地方产业和区域特点,大力推进温州大学工程设计院建设,并形成超软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结构抗风抗震、绿色建筑与新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交通压电工程、智能化监测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其中面上项目20项,青年基金项目9项,省级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13篇,EI收录38篇;主编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1部;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71项,美国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0项。研究成果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单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均为第一完成单位),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单位) 。此外,以第一单位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


04 人才引进待遇

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

学术骨干引进待遇

  具体待遇按照《温州大学关于人才引进与聘任实施办法》《温州大学关于人才引进与聘任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等文件执行。

  学校相关人才工程、科研、教学等支持计划查看学校相关网站或直接联系学院咨询0577-86689611


05 招聘需求

  我院引进人才均需拥有 博士学位 、发表过sci论文(建筑学方向除外)的海内外优秀博士、博士后。


06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邮编:325035)

  联系方式(微信同步):13676703419  梁老师

  电子信箱:sunnystar1980@163.com    2506996118@qq.com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网站:http://cace.wzu.edu.cn/

  温州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rsc.wzu.edu.cn


#附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

温州市人才新政40条3.0

各位海内外优秀博士: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热忱欢迎海内外英才扎根温州,感受温大之暖,体会建工之诚,实现鸿鹄之志。建工学院邀您成功!


师资队伍
  • 院长书记信箱
  • 院长有约
  • 书记接待日
  • 下载中心

    Copyright © 2011-2012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ICP备07006821号-1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