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温州捧回国家科技奖!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发表时间:2021-11-17 编辑: 浏览量:次 分享到: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出炉。初步统计,与温州相关的科技成果共有3项,其中由温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另外2项温州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研究团队由蔡袁强(温州大学)、王军(温州大学)等人组成。该团队十余年都在对江河湖泊疏浚及滩涂面整治形成的超软土地基处理难题进行深入研究,发明了“促固结-防淤堵”絮凝预处理防控技术和复合絮凝剂,形成防淤促排真空预压高效处理成套技术体系。


“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团队合照(温州大学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还编制一批行业标准、规范及工法,攻克了超软土地基处理时间长、成本高、效果差的难题。

        “目前相关技术已应用到我国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沿海省、市,并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印尼、越南等50余项超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节约砂石资源并实现环境保护。同时,相关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供地速度,缓解土地资源紧缺,对我国城市发展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提供保障。”温州大学相关人员称,今年这项科技成果获奖,实现温州大学历史上首次牵头获得国家三大奖的突破。

        另外,名单显示,“高性能滚动轴承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与“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这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前者由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后者由温州大学参与完成。

        据悉,“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由温州大学教授戴瑜兴领衔、温州大学为主要完成单位,突破海岛/岸基大功率电源系统面临的能量快速变换、系统稳定控制、恶劣环境不间断可靠供电三大技术难题,首创能量快速变换电源系统结构及其虚拟柴油机同步控制技术,发明并联均衡阻抗环流抑制等技术。

        此前,该项目曾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成果应用于海岛、港口、船厂等建设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并推广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北京大兴机场等场所及“国庆70周年”与“朱日和”阅兵等活动。


 新闻+ 

初步统计

浙江省共有38项科技成果

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及以上奖顶

其中主持完成的19项,参与完成的19项

我省总获奖数及主持获奖数大幅提升

均创历史新高

主持获奖数位列全国第三

(仅次于北京、上海)


这两位科学家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天,开创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先河的顾诵芬院士,以及国际核能领域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王大中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提起歼教-1、歼-8、歼-8Ⅱ,军事迷们都不陌生。这几款在我国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飞机,都由顾诵芬主持设计。

        他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位中科院和工程院“双院士”,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 工作中的顾诵芬


        核能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从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堆芯熔化事故,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再到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安全问题”一直是核能和平利用的主要障碍。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带领团队瞄准这一重大难题,从关键技术攻关到实验堆,再到示范工程建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破解了世界难题,走出自主创新从零开始到领先世界之路,实现了我国先进核能技术的跨越发展,被称为“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带头人”。 


△ 1989年11月,核能所所长王大中(左一)宣布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启动运行成功


钟南山团队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拥有近50年呼吸疾病研究前沿经验,以钟南山、何建行和冉丕鑫为带头人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从“非典”到“新冠”,从肺癌到慢阻肺,他们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挽救了无数生命,更在全球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致敬!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7ML4ToraZWB6OnFcvVong


学院新闻
  • 院长书记信箱
  • 院长有约
  • 书记接待日
  • 下载中心

    Copyright © 2011-2012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ICP备07006821号-1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